上次不是心血来潮,帮朋友那个半死不活的独立女装牌子做策划嘛本来想着不就是弄点好看设计?结果差点把裤衩都赔掉。
一开始我是真的头铁。朋友把去年的款式和数据甩给我,我熬夜翻了三天,直接懵圈。一堆看不懂颜色的饼图,微信截图反馈全是“没特点”“记不住牌子名”。我寻思那帮设计师审美也不差,衣服挂商场里看着挺顺眼。
烧了七八万连个响都没听见,朋友看我的眼神都快哭了。我这才醒过来,搞品牌设计不是拼贴画!
回头老老实实蹲店里当客服,挨个问试衣服的姑娘:“为啥选这件?”答案给我惊了:
连夜重做三件事:
第一,抓着设计师和文案,把牌子性格定死了。“给不想当乖乖牌的甜妹”——所有设计围着这句话转。甜妹喜欢粉紫色?行!但得加朋克金属链。乖乖牌元素?滚蛋!蕾丝边上都得故意撕个口子。
第二,把视觉锤子砸进人眼睛里。死磕那个电光紫!从店铺射灯颜色、包装盒丝带到购物袋,连店员围裙边都统一刷上。现在顾客老远瞥见紫光就知道是这牌子。
第三,把设计细节变成社交货币。衣服吊牌做成便签贴纸,印着“摸鱼许可证”“生气会变丑”这种话。结果你猜怎么着?好多姑娘特意来店里问“有没有新语录”拍抖音。
折腾半年,朋友上月抱着销售表冲来捶我:“客单价涨了200%还多!”,但最爽的是听见商场保安都管我们叫“那家紫店”。
要我说品牌设计就三板斧:
你问我为啥懂这么透?现在店里堆的那五十斤废弃样衣,就是当初脑子进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