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干酒水这行,包装就是第一张脸。上个月我那新酿的桂花米酒刚出锅,瓶子还裸奔着,可把我愁坏了。总不能拿个酱油瓶糊弄?这事儿真得上心扒拉扒拉。
第一步:网上撒大网
我先跟个没头苍蝇似的,打开电脑就猛搜“酒包装设计公司”。乖乖,跳出来的名单长得能绕地球半圈,全是自称“顶级”、“大师”的。看得我眼都花了,好些个网站整得跟科幻片似的,花里胡哨,点进去半天找不到北,净是些虚头巴脑的“品牌赋能”、“战略视觉”这种词儿,我都想砸电脑。
第二步:朋友圈里挖金矿
网上海选不靠谱,咱就靠人脉呗。我在几个做食品饮料的老板群里吼了一嗓子:“哥几个,谁家酒瓶子做得贼拉风?求推荐!救急!”别说,真炸出几条大鱼。前年做精酿的老张第一个蹦出来,甩了个微信名片过来:“试试这家,给咱做的罐头瓶挺有调性。”做果酒的王姐更直接,把她合作那家公司的设计总监电话发我:“就说我推的,能插队!”
光听他们吹还不行,我麻溜地分出几类,心里大致有了谱:
- 洋气派: 那种一听名儿就倍儿国际范儿的。聊了其中两家,确实老江湖,张嘴就是国际大奖案例,翻他们作品集就跟看艺术画册似的。可一问价,差点把我刚下肚的米酒给吓醒——张口就是“三十万起做基础方案”。得,我这点酒钱还不够个瓶儿设计费的零头!适合那些腰缠万贯的上市酒企。
- 接地气实力派: 老张王姐推的基本算这拨。特点就是工作室不大,可能就三五条枪,但老板自己就是主设计,特别懂酒这行。聊起来不跟你拽术语,一张嘴就是“你这米酒甜口重,瓶型得秀气点,标签纸得防潮”。看了几个他们给本土小酒厂做的活儿,确实有想法,把土特产那种劲儿拿捏得死死的。价格嘛丰俭由人,两三万也能启动。
- 一条龙派: 还问了几家带印刷厂的。这类特别实在,上来就问:“老板您要多少量?我们厂里机器刚好有空档,设计费给你包了!”图省事是真省事,设计、打样、生产一条龙,省得我在几个厂子之间来回扯皮。但缺点也明显,给你看的设计方案,总感觉在哪见过…有点像火锅店用了三回的汤底配方。
第三步:面基见真章
筛剩下三家感觉还行的,我约了上门“面试”。这招特管用!
- A公司: 工作室藏在文创园里,一进门,好家伙,满墙茅台镇那种土豪金盒子样品,看着就贵。总监亲自接待,聊得挺嗨。但当我小心翼翼掏出自家小作坊酿的米酒请他们品鉴时,总监抿了一口,眉头皱得像便秘…心里咯噔一下,完了,人家嫌弃咱不够格。
- B公司: 老张推的那家,在一个旧厂房改造的Loft里。老板是个戴鸭舌帽的胡子哥,满手颜料点子。屋里堆满酒瓶模型,跟废品收购站似的,但我喜欢!最让我心动的是,他们桌上摆着自己捣鼓的米酒样品瓶,用的是老豆腐坊那种褶皱油纸做标签,绝了!价格报得也实在,感觉能成。
- C印刷厂: 在工业区,车间轰隆隆的。负责设计的是个挺精神的小伙儿,话不多,默默拿出两套方案:一套简约素雅,一套走复古国潮风。说真话,不丑,看得出模板功底扎实。重点来了——价格香!比那B工作室还便宜三成,包打样包首批生产!当他说出“最快15天出货”时,我那颗想赶紧上市的心躁动了。
意想不到的结局
跟合伙人一合计,差点为省钱选C厂。合同都快敲定了,戏剧性一幕来了——那家“高冷”的A公司总监半夜给我发微信:“上次那米酒…我妈尝了说特能再寄两瓶不?咱免费给你出套方案!”我寻思着天上能掉馅饼?结果等了一星期,石沉大海!发微信也不回,估计是忙忘了或者人家临时变卦呗。
得,差点误事!赶紧掉头联系最有眼缘的B工作室。胡子哥带着团队,蹲在我那小破酒坊里折腾了两天,从桂花采摘到发酵桶,拍了一堆素材。半个月后方案出来,瓶型像个缩口小陶罐,标签是手绘水墨风,淡雅又带点拙朴味儿。打样出来一瞧,真对路子!虽然比印刷厂贵点,但拿到市集上试卖,抢购的大妈都说这瓶子能当花瓶!
吃一堑长一智:
- 大牌别轻信,人家胃口挑着;
- 一条龙便宜又快,但容易撞脸;
- 小而美的工作室,懂行、干活麻利,最重要是真心稀罕你产品。
至于那家放鸽子的A公司?上月刷朋友圈看到他们还给某酱香酒大佬做了个金碧辉煌的礼盒…是我家米酒配不上人家了呗!也后来听说他们的基础报价现在直接翻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