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唠唠帮街口小面馆做品牌设计的破事儿,本来想着这种小店儿随便整整就行,谁知道一脚踩进坑里,愣是折腾出三个保命招数来。
老板娘甩给我个旧招牌照片,红底黄字掉漆那种,张嘴就说:"要国际范儿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巴掌大的店要啥国际范儿?硬着头皮给弄了个银灰底烫金字的方案,结果人转头就骂街:"整得跟高档会所似的,老顾客以为我涨价了都不敢进门!"
血泪经验:装逼遭雷劈。赶紧把设计图摔了重来:红塑料凳拍进logo,招牌直接用大海碗造型,菜单价格放大到瞎子都能看清——没想到老板娘拍大腿叫
新招牌挂上去第三天,眼瞅着人流量多了两成,结账时听见个大妈嘟囔:"送酸萝卜不写清楚,早知道点多份豆奶。"我扒着收银台一瞅,海报底下那行"免费加酸萝卜"的字小得跟蚂蚁打架似的。
气得我当场抓了十个路人做测试:
把菜单、海报、桌贴全改成手机屏幕那么大字号。免费小菜用辣椒图标加爆炸框,插座位置画个闪电箭头直指墙角,连厕所指示都换成发光的马桶灯牌——第二天就听见顾客夸"这家店真省心"。
本来觉着大功告成,刷点评软件发现要命评论:"量少得喂猫"。冲回店里查监控,嚯!新来的小妹给人盛粉抖得跟帕金森似的。
连夜搞了三个土法子:
最绝的是让老板娘搞"暗号挑战"——老客进店喊"多加辣子少耍秤"直接送豆奶。才半个月,点评里全是"分量实在""老板耿直"。
现在这小破店日均翻台涨了四轮,昨天路过看见老板娘叉腰骂街:"排队排到对面药店了!" 您猜怎么着?骂得满脸放光。
仨秘诀拿麻袋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