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分享一次自己的真实经历,关于怎么在品牌设计合作上避雷,全是血泪教训,新手一定得看完。
这事从我去年自己做个小项目说起。项目是个卖手工零食的博客,想要个新 logo 和包装设计,看着高大上点。我本来啥都不懂,就想着上网随便找个便宜的。搜了一圈,看到一家公司,广告打得特响,说啥“专业靠谱,价格白菜”。我手痒点进去,聊了几句,对方特热情,拍胸脯保证“两星期搞定”。我脑袋一热,直接签了合同,还付了订金。心想这不就省事儿了吗?谁知道,这是个大坑的开始。
合同签完没两天,问题就冒泡了。我发过去的需求文档,他们说看不懂,非要我写个“通俗版”。我熬夜赶出来,结果对方又拖着不回消息。等等,好不容易收到个初稿,一打开,我差点吐血——设计丑得离谱,连颜色都乱搭,压根不符合我零食店的风格。那感觉,就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我开始急了,打电话追问,他们倒借口一堆:“设计师病了”“工具出问题”。拖到快到期时,才憋出个勉强能看的版本。
我咬着牙继续合作,结果后续更闹心。原本说好只收基础费,但做到一半,他们突然加价。为因为“加了新元素”,什么字体版权费、修改手续费,乱七八糟算下来,比合同多了一倍。我当场炸毛,但合同里没写明这些细节,我只能认栽。后来每次沟通,他们都爱答不理,微信半天不回,一催就说在开会。设计文件发来时,还动不动缺东西,比如少了源文件或图片尺寸不对。我修修补补自己动手,结果项目拖了快俩月,新品牌没上线,反倒误了推广计划。
我硬着头皮结了尾款,总算弄出个能用的设计。整个过程中,我的头发都抓掉一把。项目虽然完工,但质量一般般,粉丝反馈说包装设计土里土气的,销量也没啥起色。回头一算账,钱多花了不说,时间都耽误在扯皮上。
这事过后,我总结出一套避雷招数。下次再合作品牌设计,我先做足功课:查公司口碑,要求看之前的活儿;合同必须写得细,每笔费用和时间节点都列清楚;还专门找个朋友当监督员,帮我看进度。现在合作起来顺多了,至少没人敢坑我。新手记着:别光看广告吹得动手前多做两步,省得吃哑巴亏。分享就到这儿,希望你们别踩我踩过的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