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不是接了那个生态茶项目嘛甲方急吼吼要新包装,我这半吊子哪会搞设计,只能硬着头皮出去找外包公司。刚开始真是一脸懵,网上搜“包装设计公司”跳出来几百家,价格从几千到几十万都有,看得我眼都花了。这要是选错了,钱打水漂事小,耽误甲方爸爸进度我可赔不起!
我先盯着名气大的问,有个自称服务过某某上市公司的,张嘴就报八万起步价。我心说贵有贵的道理?结果看了案例差点噎住——全是五年前的月饼盒设计,土得掉渣,最近案例一个没有。问能不能先出两版初稿看看感觉,对方销售立马打官腔:“我们服务高端客户都是全款启动的。”得,溜了溜了。
接着半个月我就像个无头苍蝇:
那段时间我做梦都在看设计稿,甲方还天天催进度,急得嘴角起泡。
后来索性自己列了张表,重点盯三个地方:
1. 看案例不看奖项
什么“红点奖合作机构”全是虚的!我专门找他们要最近半年同类型案例。有家公司贼实在,直接发了五个茶叶包装的未公开设计稿,连客户修改意见截图都甩过来。这种实操痕迹比镀金奖杯靠谱一百倍。
2. 抠执行流程细节
问清楚到底谁来干活:是老板亲自下场还是丢给实习生?有家吹牛说总监带队,细问才承认总监只负责签合同。选了家明确写“主设计师全程跟进,修改不超过三次”的,虽然价格中上,但人家敢白纸黑字写进合同。
3. 测试沟通效率
故意下班后给候选公司发消息:“甲方突然要加中国风元素怎么办?”大部分第二天才回模板答复。就现在合作的这家,设计师凌晨一点甩过来三张参考图,还标注“左边这张山纹可以优化成茶叶形状”。这种响应速度,项目救火时能救命!
锁定两家做比稿。A公司出图快但完全跑偏,把养生茶做成碳酸饮料风格;B公司磨叽三天交稿,打开文件我直接拍大腿——罐身用磨砂质感表现山雾,茶叶浮雕参照了真实叶片脉络!甲方群里当场定稿,连修改意见都没提。
后来复盘才发现,当初筛掉的“网红公司”案例里早露馅了:作品集清一色INS风,金属材质+荧光色,根本不符合农产品调性。所以说,看案例一定要结合自己产品气质,跟风必死!
现在接新项目我都按这套路子筛:先扒案例真实性,再抠合同执行条款,深夜突袭测责任心。省心又省钱的合作伙伴,真是试错试出来的血泪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