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掏心窝子说说上个月接的那个品牌全案翻车事件。当时杭州一个做餐具的朋友找上门,说去年花了30万做的方案用不起来,我一拍大腿就接了这摊烂摊子。
刚开场就犯浑。甲方说"我们完全信任专业团队",我就真当甩手掌柜了。带着团队闷头搞了两个礼拜,整出套花里胡哨的方案:"新中式轻奢"品牌定位、"碗里有乾坤"的广告语,还设计了青花瓷配色。结果汇报当天,甲方老板脸都绿了:"我们主要客户是机关食堂!"——得,30页PPT直接进了碎纸机。
学乖了去蹲点考察。在仓库看见堆成山的库存,业务员吐槽:"客户都嫌花纹容易掉漆"。我扭头就催设计师加厚三层釉面工艺。样品出来美得很,结果财务总监摔了报价单:单个碗成本暴涨四块二,批发商听完报价全跑了。
最冤种的事儿来了。设计师交稿时信誓旦旦说莲花造型是原创,等全套包装印好五万箱,泰国品牌方律师函直接怼到脸上。连夜查资料傻眼了——人家三年前就在曼谷注册过几乎双胞胎的图案。
咬牙重做视觉系统,整了个两百页的品牌手册。发给经销商那天还得意,结果三个月后去巡店,发现打印店老板拿手册垫桌脚。问店长为啥不用,原话:"谁有工夫翻砖头书?直接发色号文件不行吗?"
以为完事儿可以收尾款了,甲方突然失联。两周后刷朋友圈,发现市场总监跳槽了。新来的95后姑娘很实诚:"姐,他们办公室现在都不知道谁管品牌这摊事。"整套方案像没爹妈的娃——好看是好看,就是没人养。
结局还算暖心。拉着现任团队长熬了两个通宵,把方案砍成三张明白纸:
上周收到客户寄来的样品杯——底部印着我们重设计的小logo。这事儿给我的巴掌挺响的:品牌方案不是艺术品,是能塞进工人裤兜的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