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朋友茶馆要改造品牌,我二话不说就接了这活儿。为啥敢接?之前总刷到林韶斌团队的设计案例,那种东方韵味特别对我胃口。但光看宣传片没用,这回我得亲自验证他们实力。
第一次跑他们工作室,前台姑娘直接抱来半人高的文件夹。全是他们做过的茶饮案例,连失败项目都标着红字备注。创始人老林更狠:“您先翻翻,看完觉得我们不行,现在走还来得及”。
接下来半个月,他们团队的操作让我服气:
1. 连续五天早7点蹲茶馆:数客流量记年龄,连客人抖腿频率都记;
2. 把菜单拆碎研究:发现28%的客人因为看不懂茶名转身就走;
3. 连垃圾桶都不放过:统计出75%的纸杯没喝完就扔,包装握感绝对有问题。
交初稿那天,我差点把咖啡泼屏幕上——这跟我给的brief有啥关系?结果老林指着投影仪:“您家青瓷茶叶罐反光时,是不是这个青中透灰的调?”当场掏出罐子比对,真的一模一样!原来他们:
最绝的是门头方案。城管死活不给批镂空设计,他们团队小伙子直接扛着梯子去现场:“叔您看,阳光穿过这个洞,每天下午三点正好在迎客垫拼出茶字!”连整改通知都撤回去了。
现在每次路过茶馆都想笑:客人举着杯子各个自拍,包装盒被薅得只剩两套。朋友说营业额倒是最爽的是隔壁竞品店老板偷偷来买五十杯,就为拆解包装设计。
对,上个月还有更绝的——当初给我们做监工的小伙离职创业,居然接到某国际茶品牌的单子。人家明说就看中他简历里“全程参与过林韶斌团队项目”这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