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接了个小品牌设计活儿,甲方是我开咖啡馆的发小。本来想着随便搞搞就完事儿,结果初稿发过去直接挨怼:“你这整得花里胡哨跟庙会似的,我要的是高级感!高级感懂不懂?”
我盯着自己做的彩虹渐变色logo和密密麻麻的广告语,突然发现键盘上洒的咖啡渍都比这设计顺眼。
第二天抱电脑冲进他咖啡馆蹲着,把店里招牌、杯套、纸巾盒全拍了个遍。发现个怪事:生意最好的时段台上居然空荡荡——不是没客人,是那些装饰小摆件全被他收走了,连糖罐都换成纯白方盒。
“这就对了!”发小敲着空台面:“客人是来喝咖啡又不是逛杂货铺。”
回家把设计稿全删光,就留了个空白文档。想起他柜台后面灰墙上就挂了个生锈铁艺招牌,突然开窍:
第一步:砍文字
原先写的“百分百阿拉比卡现磨手冲精品咖啡”直接删剩“咖啡”俩字,连英文字母都抠掉了。发小微信发来一串问号,我回他:“你招牌上连价目表都没有,不也活得好好的?”
第二步:磨颜色
把logo里七彩色阶拉成单色,定了个深灰。调色时突然想起他店里的咖啡渍——故意在灰色里掺了点褐,用取色器一吸,跟晾干的浓缩咖啡痕一模一样。
第三步:抠细节
字体折腾最久。换了二十多种,选中款老式打字机字体。不是因为好看,是发现字母“o”的缺口跟他咖啡杯豁口神似。印名片时跟印刷厂吵了半天才保住那点瑕疵。
新设计印在纯白外带杯上,经过的行人老往店里探头。最搞笑是有姑娘举着空杯问:“这杯子能单卖不?” 发小现在连餐巾纸都换成素白款,还把我那句“少即是多”用铅笔写在收银台背面——铅笔印都快被抹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