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爸爸是做有机零食的,新收购了个便宜果干牌子,死活要把俩品牌塞进一个包装里。一听“双品牌”仨字我就头大,去年搞砸过一回,这回学乖了,先翻出压箱底的案例本死磕。
去年给奶茶店做联名包装,光顾着玩创意,把主副品牌logo各甩一边,结果消费者压根分不清谁是谁,新品直接滞销。这回我拎着熬夜写的三套方案,直接杀去印刷厂找老师傅唠嗑。
老师傅吐着烟圈甩过来仨样盒:摊开甲方给的土特产大礼包样品,我抄起美工刀就开始解剖:
粘完自己都乐了——这特么不就是组合品牌和背书方案的杂交体?
扛着实验品再找甲方,当场拆了盒他们竞品:某大牌的儿童零食线,包装上赫然是“主品牌小标+硕大的儿童系列名”搭配。市场部小妹幽幽飘过:“消费者都以为这是独立新品牌...”
拍了板:主品牌缩成罐顶小图标,副品牌名称直接占整个正面,侧面用最小字体写“xx公司荣誉出品”。打样出来那天,连仓库大爷都指着副品牌名问:“这是进口的?”
现在看见双品牌需求就想躲,但架不住钱给得多!总结三条保命法则:
完事后甲方塞来新需求——要加第三品牌搞跨界联名...我反手就把样盒拍他们脸上:“先把这俩过明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