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老同学突然找我喝酒,他代理了个母婴品牌叫惟乔,卖得半死不活。这哥们拍着桌子喊:"都说品牌设计重要!你整天写破博客,赶紧给我整点干货!"
我回家就查资料,结果全是"品牌调性""视觉锤"这种虚词。第二天直接杀到他们仓库,蹲在纸箱堆里翻产品。标签贴得歪七扭八,包装盒上还印着两年前促销活动的胶印没撕干净。
当时我就悟了:拿着调研照片冲进办公室,老板正跟设计师拍桌:"logo放大!再放大!"我插嘴问:"您知道消费者最烦什么?"他愣住三秒,我直接把手机怼过去:"妈妈群里都在骂,扫码十次九次失效的防伪标签!"
重头戏在品牌名上。熬夜翻他们公司注册文件,突然发现老板叫乔木。凌晨三点打电话过去:"乔字辈的,你家三代木匠起家对?"电话那头静了五秒,传来摔茶杯的声音——这回是高兴的。
第一版设计稿直接翻车。设计师搞了棵参天大树,老板大骂:"你咒我儿子将来当光头强?"第二版改成树苗,老板娘哭诉:"我女儿属兔的放哪儿?"
在旧木匠工具里扒拉出转机:墨斗线当树干,刨花卷成兔子耳朵,木工尺变形成乔字笔画。那天我们往地上摔了三次手绘板,打印稿铺满二十平米会议室。
核心突破点:落地时差点死在印刷厂。样品盒的金色logo反光太强,老板娘抱着盒子在商场灯光下走三圈,摇头说:"晃得我眼晕,像山寨货。"
印刷师傅叼着烟冷笑:"加钱换哑光膜呗。"结果贴膜比印刷贵两倍,老板揪着头发蹲墙角算了半小时账。在覆膜机前改了三轮,试了七种光源,终于调出夕阳照在老木头上的暖金色。
上周路过商场专柜,听见宝妈指着货架说:"这牌子摸着手感"老同学打电话嘚瑟:"日销翻倍了!"我握着手机蹲马路牙子上傻笑——鬼知道我往设计稿里藏了多少东西:
所以说品牌设计的秘诀?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去闻仓库的纸箱味,听老板娘骂街,在印刷厂通宵改稿改到想掀桌。真正的品牌藏在老板家祖传木箱的霉斑里,在客服姑娘被骂哭的纸巾上,在包装工贴歪的标签缝里。
送句话给装逼的专家们:少讲点设计方法论,多蹲会儿车间流水线。品牌是长出来的,不是PPT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