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我去年帮朋友餐馆搞装修说起。那天刚把他家油腻腻的旧招牌拆下来,朋友就蹲在马路牙子上抽烟叹气:“老王你说,我饭菜味儿也不差,怎么就留不住客?”烟灰簌簌往下掉,跟我心里那点子疑惑一样沉。
最开始我就是个看热闹的。朋友那馆子开在胡同里,红底黄字的招牌上就仨大字“家常菜”,菜单是打印店A4纸塑封的,油渍糊得字都看不清。服务员递给我的名片?呵,皱巴巴的纸片,连个像样图案都没有,就一行电话号码。客人来了点菜吃饭抹嘴走人,跟路边摊没啥两样。
后来我把自己当新客琢磨:这条街七八家馆子,凭啥记着你家?你家卖鱼香肉丝,隔壁也卖,味道差不太多,人家凭啥多走两步拐进你家胡同?朋友挠头说靠便宜呗。结果?便宜是便宜了,月底一算账,刨除房租水电,赚的仨瓜俩枣还不够换新炒锅。
我拽着他去找了我一搞设计的老同学。坐人家工作室里,朋友还嘟嘟囔囔:“整这些虚的干有这钱不如多买两斤排骨实惠。”
老同学直接甩过来仨问题:
仨人对着电脑折腾一下午:
第一锤:直接拿他砂锅炖肘子当原型,画了个圆墩墩的卡通砂锅logo,锅盖还冒着热气儿。
第二锤:菜单彻底重做。白底深棕字,每道招牌菜旁边配手绘食材图,酱红色“镇店肘子”四个字加粗占半页。
第三锤:名片印成厚卡纸,正面就一个大砂锅logo加店名,背面用印章样式框住电话地址。
改完头一周朋友天天给我发微信抱怨:“完犊子!今天六个客人问能不能买咱家砂锅!”我笑他:“人家是记住你招牌了!”
真金白银的变化 月底就砸桌上了:
现在他那小破店天天排号,朋友逢人就嘚瑟:“早知道当年多印五百张名片!”前几天他盘下隔壁铺子扩张,新招牌还是那个冒着热气的胖砂锅。要我说,品牌设计哪是花钱?分明是给买卖人手里塞了把金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