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接了个活儿,帮楼下王哥的艾灸馆捣鼓品牌形象。他愁得直挠头:"我这铺子开了三年,客人还是记不住招牌叫" 行,撸起袖子就开干。咱就按这五步走,亲测管用。
拽着王哥蹲店里唠了两钟头。拿着小本本边记边问:"您这艾草到底哪儿进的?""大妈们最爱泡哪种药浴?"连收银台贴的褪色海报都拍下来了。总结出三条:真材实料的老草药、专治老寒腿、二十多年老师傅坐镇。王嫂突然探头补了句:"咱家煮艾叶的味儿,整条街独一份!"得,直接圈重点——闻着味就知道是咱家。
翻出王哥爷爷传下来的药碾子照片,磨得发亮的木把手特有味道。又跑打印店折腾到半夜,试了十几种字体,挑了款粗笨带毛边的,跟老药铺抓药方子的笔迹似的。颜色更绝,先是试了翠绿,看着像奶茶店。抓把艾草灰泡水调色,兑出个灰绿色,往墙上一刷——嚯!跟熬浓的艾叶汤一个色儿。
Logo定了个圆印章样式:左边刻药碾子,右边写"艾智"俩字。最绝是门头设计,让师傅用老杉木锯出毛边,直接把灰绿色漆泼上去,远看像块发霉的旧门板。王哥心疼得直嘬牙花子:"这能行?"结果第二天对面奶茶店小妹跑来问:"哥你们这旧木板哪儿淘的?怪有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