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也纳闷,为啥要折腾教学设计网站?自己写教案不香吗?结果第一堂课就被打脸了。上周二我熬夜手写了两小时教案,第二天带着厚厚一沓纸进教室,刚讲到第三页就发现有个学生趴着睡觉,后排两个男生在传纸条。当时血压蹭就上来了。
放学后蹲在空教室里,我掏出手机随便搜了个教案工具注册。刚开始还骂骂咧咧的:"又要填学校又要选学科,烦不烦!" 结果点进模板区直接愣住——光"初中物理摩擦力"这个主题就跳出二十多种教案,有个赛车漂移的动画案例瞬间抓住我眼球。
后来专门花两周对比三个主流平台,发现真不是花架子:
救命优点1:时间小偷显原形
原来备课时最耗时的不是写内容,是画图排版!上周做凸透镜成像图,自己用PPT折腾四十多分钟还是歪的。在网站上直接拖预制组件,五分钟搞定动态光路图。
意外优点2:学生反应预言家
有次试了个地震逃生的情景模拟课,系统居然显示"该模板学生平均专注度仅52%"。我赶紧加了小组竞赛环节,实操时专注度飙到89%——这玩意儿比班主任趴后窗还灵。
隐藏优点3:烂笔头自动升级
昨天上完课忘记关平台,今早发现它自动生成课堂报告。不仅统计了每道题的正确率,连"惯性定律"这个知识点被学生反复点击七次都标红了,下周复习重点瞬间明朗。
上周校长推门听课,看我点两下就调出慢动作抛物实验,课后追着问是什么高科技。哪是什么高科技,就是被现实毒打后的开窍——与其跟粉笔灰死磕,不如让技术帮课堂活起来。现在连板书设计都直接用网站的三维模型,上周教师会议还被教研组长骂:"你最近教案写得这么漂亮,是不是偷偷报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