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接了个本地蓝印花布工作室的活儿,老板愁眉苦脸说东西好但卖不动,我寻思不就是缺张好脸嘛掏本子直接开干,折腾两周总算弄出点样子,今天唠唠具体咋整的。
没急着开电脑,先拎着相机在染坊泡了三天。跟老师傅唠嗑,看他们手上的靛蓝缸翻腾,手指头都染成青的。重点记下两件事:
完事儿扛回半匹瑕疵布摊桌上当背景,比网上找的参考图带劲十倍。
县志翻得满手灰,挖出个清代的冷门典故。原来当地有个"抢靛神"的习俗,开缸前得把蓝草捆成小人儿扔河里祭祀。回来就跟老板拍板:咱们不用仙鹤牡丹老一套,主视觉就做这个被抛起的蓝草人儿!
废了二十多张纸才找对感觉:
最折腾的是手提袋。新牛皮纸亮得晃眼,拎着像超市购物袋。干脆把打样稿铺地上踩两脚,泼半杯隔夜茶渍,扫描调色时专门保留水渍晕染的黄边。老板初看以为我们印坏了,听了解释直拍大腿。
花五十块订了卷透明胶带,把老师傅刻坏的花版边角料贴上去。顾客扯胶带用的时候,能摸到刀刻的凹凸痕迹。这招成本最低,但集市摆摊时好多人就冲着这卷胶带买整套礼盒。
交活儿那天,作坊老师傅拿着新贴的快递盒直嘀咕:"这靛神娃娃咋跟我爹供的旧版画似的?"要的就是这个味儿!老祖宗的玩意儿,光描个形不够,得把染缸的霉味儿、刻刀的崩口、手艺人的手茧全揉进去才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