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有个老同学微信上找我,说他老家吴川那边想搞个品牌设计,问我有没有经验能帮把手。我平时就爱折腾这些设计活儿,虽然不是什么大师,但攒了一堆实战记录,就一口应下来了。
开干之前,我先琢磨了该怎么切入。第一点建议就是别闷头瞎整,先摸清当地情况。于是二话不说,我直接订了票去吴川。到了那儿,不是旅游旺季,街上人不多,我就在当地小馆子坐下,找几个大爷大妈唠唠嗑。
唠了大半天,手机备忘录记满了,脑子里总算有底了。
回酒店后,我开始整第二个建议:别光顾自己爽,看看别人咋玩砸的。我翻出电脑搜了搜周边的小品牌设计,挨个点开研究。
看得我哭笑不得,赶紧把这些坑都记在小本本上,心里想着:这教训比书上管用多了。
摸完对手,就轮到第三个建议:动手要简单直接,别想太多花花肠子。我掏出速写本,刷刷画了几个logo草稿。
第一稿整了条大鱼配竹子,试着表达海鲜和竹编的结合。后来看了看觉得太复杂,干脆简化成一圈波浪线代表海,中间加个小竹编图案。画完发群里让老同学投票,结果他乡亲们都点赞:“这看着亲民,不像外地货。”
搞定基础设计,下一步就是第四个建议:试试水,别急着全铺开。我就先在当地集市搞了个小摊位,印了一批简易包装袋,免费发给大家试用。
守了大半天,来试的人不少,但一个卖土产的阿姨说:“你这袋子手感还行,但颜色太鲜亮,不像咱们吴川人用的。”我听进去了,立马回去调成灰蓝色调,试了几版才定下来。
一哆嗦是第五个建议:别收工就完事,多听反馈来回改。正式推出后,我隔三差五打电话回访客户。
这么折腾下来,品牌慢慢火了,老同学还晒朋友圈说销量蹭蹭涨。
干完这单活儿,我自己都吃惊:原来品牌设计真不用多高大上,蹲点唠嗑加反复试错,比啥理论都好使。要是下次谁再问我,我就一句话:“实地跑跑,简单画画,多听人话!”